今年8月初,“联想西部行”1998当代青年科教兴国中西部考察团启程,在中国大地上再次掀起大学生大规模社会调查的浪潮。这个由12支队伍组成的考察团,分别在新疆哈密、四川巫溪、云南大理、贵州遵义、陕西志丹等十多个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活动。考察团的150名队员,大都为北京各高校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推广利用、资源开发、人才提升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当代大学生组织社会调查快有15年的历史了。1983年10月,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发出《关于纪念“一二·九”运动48周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周的通知》,号召全国高校大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奏响了开展此项活动的前曲。1984年,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确定为各高校团委一项常规性重要工作。从此,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中宣部、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共同成立了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每年调查活动的具体部署及协调。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到这十多年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时认为,这项活动已初步具备了如下特点:
首先,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思想。他说,社会调查通过有针对性地安排活动,利用学生科技文化知识的优势,把学生受教育和为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学生和当地均获益的“双向受益”原则。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首都7所高校的12名志愿者到河南省武陟县北大段村进行扫盲调查时,给该村果树栽培带来了“人工授粉”技术,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
其次,形成了校内和校外、集中和分散的活动格局。就学生活动的形式而言,既可以由校团委统一组织到各地考察,又可在学生回到家乡后,通过当地团县委安排开展对自己家乡的调查。
第三,每次活动紧扣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主题鲜明。1992年全国大范围遭受洪涝灾害,大学生组织进行受灾地区的调查并积极帮助灾区抗洪;1995年全国开始扫盲调查;1996年部分高校配合“严打”组织大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查;1997年京沪两地70余名大学生深入10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今年除中西部考察团之外,大学生又深入到了受灾地区。
大学处的这位负责人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学生社会调查已成为高校广泛开展、青年学生自觉参与的一项具有生命力的活动。在帮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国情,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他认为在学生社会调查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经费问题,他说,学校用于开展学生社会调查的经费有限,因此需要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据了解,企业赞助和当地政府资助成为目前主要的渠道。这次“联想西部行”1998当代青年科教兴国中西部考察团共从联想集团获得赞助11万,而其中的三门峡分团共获得当地政府资助近20万。为了找到企业赞助,考察团的两位负责人几乎跑遍了在京的所有著名公司。“学生在同企业打交道时,千万不要只阐述自己的活动,应让企业看到他们的利益,这样,双方才有可能坐到一块儿”,一位负责人说,“联想能最后与我们达成协议,是反复修改原计划,双方不断磨合的结果”。据悉,考察团原计划需经费18万,联想集团和他们把每笔款项都一一算清,内容之细甚至涉及所需胶卷的数目,最后敲定为11万。
另一个问题是学生调研的效果。大学处的这位负责人说,学生外出调查大多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许多同学为了能锻炼自身素质和有所收获,做得相当出色,但不排除一部分同学有游山玩水的心态,调查进行得十分粗糙。本次中西部考察团的一位负责人对此方面亦有同感。他觉得在本次活动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冲着游玩去的,这些都已经反映到了返京总结的报告中。他举例说,去内蒙古、云南的同学就调查得不深入,调查报告写得很一般。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洪大用博士指出,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要能吃苦耐劳,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实践的素质,同时掌握并运用好社会调研的方法,这样才有效果。他说,泛泛地了解和观感性的报告是没有深度的。
洪大用博士指出,大学生社会调查的意义在于学生能用自己的角度,看到并把握住社会独到的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善于、敢于走向社会,表明学生已经摆脱了九十年代初期的迷惘,开始关注社会,反映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使命感的增强。